身為護士長的柳江玉本以為不過是一場小疫情,并不會波及到這個安靜的小縣城。但是,當確診人數不斷上升,醫院在微信群里發出消息——“我院將成立抗疫醫療后援隊,隨時準備支援一線醫院,大家自愿報名?!?/span>那一刻,柳江玉猛然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國家危難面前,有誰能置之度外?!憑著一腔熱血,她毅然報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下紅手印。這時,她有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在疫情面前,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是責任。大年初一的晚上,柳江玉接到護理部的電話,通知她第二天去縣定點醫院支援。她沒有一絲遲疑,為了更好地全身心開展工作,她草草地收拾一些換洗的衣服,準備住到醫院安排的宿舍里。這時耳邊卻傳來五歲女兒和只有一歲多兒子的呼喊聲“媽媽,媽媽,不要走……”孩子們似乎也聽懂了電話的內容。小兒子只有一歲多,還從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媽媽呢!柳江玉的心一下糾結了起來,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往下淌。等孩子奶奶把她們抱進廚房,她狠下心,偷偷的跑了出來。此時,只有舍小家,才能顧大家。
柳江玉被安排在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的預檢分診處,雖然未能進入隔離病房與病毒直接做斗爭,覺得有些許遺憾,但是她想,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不僅僅只有隔離病房,預檢分診也是防疫的第一道重要防線。之后,每天早上7:30,柳江玉的身影總是準時出現在預檢分診處,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頂著寒風,不敢一絲松懈的堅守在崗位上。因為是定點醫院,除了具有武漢接觸史的就診患者外,還有一些沒有明確湖北武漢接觸史的發熱患者,他們同樣也是高風險人群。接觸就診人數越多,傳染的機率也就越大。加上當時醫療防護物資緊缺,市場上口罩斷貨,一些沒有購買到口罩的患者直接來就診,其實她的內心也是忐忑的,但當她穿上防護服的這一刻,她就是戰士。認真細致地接待每一位就診患者,有條不絮地給來院就診的患者發放口罩,做好體溫測量、預檢分診、信息收集、答疑指導、引導就診,消毒等工作。雖然工作看似簡單,但是責任非常重大,委屈和誤解是家常便飯。一些患者家屬根本不愿意配合測量體溫,還不耐煩說道:“我又沒發熱,測什么體溫?”諸如此類,常有發生,柳江玉總是不急不躁,耐心解釋。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從大年初五起,我院承擔全縣“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一時間,就診人數明顯增多,工作任務繁重,發熱門診需要優化,面臨醫務人員緊缺。這時,在縣人民醫院連續奮戰了六天剛剛返回的柳江玉,還來不及休息,又緊急承擔起我院發熱門診的預檢分診工作,每天重復著那些看似簡單而又充滿風險的工作,守衛著第一道關卡。
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九江市“小湯山"醫院投入使用。柳江玉再次被委以重任,成為抗疫支援醫療隊的組長,隨時待命。此刻,她的內心非常激動,“我和我的隊員們又可以一起上戰場了,終于可以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去護理更多需要的患者,幫助他們早日康復”。她帶領隊員們反復地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學習培訓和實操練習。為了方便穿防護服,保護好自己,她將自己烏黑的秀發剪下,做好隨時“出征”的準備。盡管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再次“出征”,柳江玉依然每天堅守在發熱門診的預檢分診處,一天下來一站就是上十個小時,小腿酸脹十分嚴重。但她從不叫苦喊累,她認為,和抗戰在湖北武漢的護士們相比,這點苦算不了什么。“我一定堅守到疫情完全結束的那一天!”她說。
正因為有這群美麗可愛的分診護士,堅守著醫院的第一道防線,才有了我們醫務人員的零感染、就診患者的零交叉感染;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堅守,才讓大家可以安心回家,放心陪伴家人。這群天使般的護士們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和堅強的意志筑起一座堅不可摧的“長城”,替我們抵擋住了所有的危險;她們用單薄的身軀,替我們圍出了一個堅實的避風港;她們猶如冬日里最熾熱的暖陽,將溫暖的陽光灑滿這寒風凜冽的大地。
也許還有許多人被困在這場浩劫中,但我們應該相信待到山花漫山時,春天也來了!黑夜給了我們一雙明亮的眼睛,本就是用來撥開迷霧尋找光明,我們也堅信光明就在前方!(薛瑞青)